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高速增長,與之配套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據中國充電聯盟統(tǒng)計,截至2022年12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已達521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180萬臺,占比35%。公共充電樁經常遇到油車占用、電車超時占用等管理問題,極大影響充電樁利用率和充電運營效益。此外廠商充電樁、私樁共享等場景,也需要借助技術實現共享充電管理。因應充電市場的新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yè)結合成熟的智慧停車技術,創(chuàng)新推出了多種充電車位管理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發(fā)改能源規(guī)〔2022〕53號),引導燃油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分區(qū)停放,維護良好充電秩序,推動公共充電樁高效利用,中國停車網/《城市停車》組織開展了充電車位管理典型應用方案征集工作。
通過資料匯總我們發(fā)現,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充電車位管理方案可分為智能地鎖、攝像頭+智能地鎖、充電樁道閘一體機/車位相機+小道閘、移動充電機器人四種模式,“停充一體化”管理都可以通過這四類技術模式實現。以下為2022年度充電車位管理典型應用案例。
模式一 智能地鎖
項目介紹:2022年上半年建成。智能數據網關聯動智能地鎖,支持新能源充電樁正常工作,實現無相機場景系統(tǒng)管理模式。各類異常停車行為檢測,實時上報車輛、車位狀態(tài)等信息,為車主提供自主充停體驗,真正實現VIP專屬車位管理等特殊車位應用服務。
技術模式:搖臂式智能地鎖
模式二 攝像頭+智能地鎖
項目介紹:2022年5月建成,在10個專有充電樁車位裝上CTP太陽能物聯網平板車位鎖和新能源車專用識別攝像機。平板車位鎖具備高強度擋板+警報系統(tǒng),可大大提高充電車位周轉率。通過智能停車充電運營平臺,可實現多個項目的集中管控,智能清分對賬降本增效。
技術模式:車位相機+智能地鎖(平板式)
項目介紹:2022年1月建成,設有20個充電車位。支持各類異常停車行為檢測,實時上報車輛、車位狀態(tài)及相關設備信息,實現精準車輛管理,快速解決充電樁運營中所遇到的“油車占位、超時停車”等難題,優(yōu)化場站運營管理,為用戶打造充停美好新體驗。
技術模式:車位相機+智能地鎖(搖臂式)
項目介紹:2021年2月建成,場站為公共快充站,安裝車位監(jiān)控地鎖和監(jiān)控系統(tǒng)在電喵科技IOT平臺使用,場站使用相機與地鎖有線供電結合485通訊,場站建成后可以在平臺端實現可視化管控,包括遠程控制、一鍵切換場站運行模式、故障預警、數據分析等。
技術模式:車位相機+智能地鎖(搖臂式)
項目介紹:2022年11月建成,充電站安裝了30臺快充+U型車位鎖,初期采用了車主掃碼支付降鎖的方式。后期停易通提供了一體化視頻樁作為前端車輛身份識別及語音播報、指示燈提醒等便利功能,升級了該處場站的科技管理手段,提高了充電周轉效率。
技術模式:視頻樁+智能地鎖(搖臂式)
項目介紹:2022年9月上線,項目投建20個120KW快充充電樁,40個車位級管控設備。通過新能源車牌識別落鎖、油車占位提醒、拔槍無感充電、停車充電費用合并支付,讓充電更簡單、車位利用率更高。所有車位費用,平臺統(tǒng)一清分對賬,高效管理。
技術模式:視頻樁+智能地鎖(搖臂式)
模式三 道閘+
項目介紹:2022年8月建成,此次改建在原車位上增加6臺智能泊位控制一體充電樁、燃油車占位圍欄裝置、監(jiān)控及小程序預約充電系統(tǒng)。解決了小區(qū)的充電難難題,避免了油車占位和充電超時占位的現象,很好的引導了業(yè)主進行給新能源車有序充電。
技術模式:充電樁道閘一體機
項目介紹:2021年4月上線,場站使用車位識別相機+小道閘配置,通過485通訊,在環(huán)境較暗的情況下搖臂補光燈自動開啟,提醒司機注意障礙物,與傳統(tǒng)地面地鎖相比立式車位鎖安裝位置在車位側邊,目標明顯,具備燈光提示,極大降低了設備損壞率。
技術模式:車位相機+小道閘
模式四 移動充電機器人
項目介紹:2022年3月建成。該停車場共有320個停車位,主要停車人群為園區(qū)上班族,4臺移動充電機器人服務已全覆蓋,1臺CUBE日均服務充電量326kWh。
技術模式:移動充電機器人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